白驹过隙,进入公司已是八年,一路学习一路收获。往后回首,一些经历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:经历过一线比拼的激情,经历过产品上线的喜悦,经历过多个项目的变换,经历过持续熬夜的艰辛;写过不少的代码,带过一些徒弟,负责过团队开发,一直在公司从事基层的研发工作。一路走下来,也得到部门领导,公司同事的帮助、指导与鼓励,能让我一直坚持下去,过程中我也得到一些很高的认可,感触多,收获多。在此我先感谢大家!
团队成功才能成就个人
还记得进入公司做的第一个项目,就是上海电信的XXX规范比拼项目,在上海一呆就是3个月之久。之后从09年开始到现在,我应该遇到一个不错的机遇,时逢部门的产品在欧洲开花结果,并且我非常有幸地参加了其中的多个项目,TLF比拼、VDF比拼、SFR比拼、O2的交付,DT比拼,有去一线出差现场操作,也有在家持续熬夜支撑。后又参与平台非常重要的新项目C3的构建,见证它从无到有,到多个局点的交付,目前C3在VDF交付。所以说是 只有团队的成功,才能有个人的成就 。我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软件工程师,有机会参加了这么多的高端比拼与交付,也可能实属我人生中为数不多,以后可能值得会拿出来说一下的事儿。当然参与这些项目对我自身也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,尤其是在比拼项目中亦时候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,甚至彻夜难眠,也不知当面对客户苛刻的验证时的紧张感,心跳加速多少次。但始终相信我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对的,虽然过程肯是辛苦的,结果可能不理想的。有时甚至还害怕而抵触过,抱怨过。但只要一旦接受了也就始终没有放弃过,把分给我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做实,做到问心无愧 。
做适合自己做的事
人贵有自知之明,熟悉自己的性格缺陷,搞明白自己擅长什么,这其实也非常地难做到,尤其是在面对一些机会时做决策。当初大学毕业时,家人就安排我在深圳益田村做物业管理,最后也没有做下去,原因是不适合。像我这种人,我不喜欢指挥人去干活。如果去做市场肯定打不开局面,不太会说动别人。如果去搞财经也肯定搞不好,看到一大堆的数据比较头疼。如果去搞前台设计也肯定搞不好,从小就没有什么艺术细胞。最后发现搞搞后台技术可能凑合着,也符合我个人的性格,能安静地做事。所以即使来到公司这么多年了,还是对技术情有独钟。事实上,很多岗位不一定要最优秀的,但必须是要最合适的。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,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,在合适的岗位上做自己擅长的事 。
居安思危,适应变化
信息爆炸的时代,外部形势与内部因素都无时无刻都在变化,对个人来说,时刻可能都面临挑战。从在公司的几年来看,我个人的工作内容也一直在变化着,人传统的智能网到源于互联网的云云计算,从窄带智能网到宽窄带融合,从话音控制到消息内容,从单体大型服务到分布式集群应用,从C++语言到Java语言。真是变化太快,每次转变,都需要去适应它。面对变化,自己需要时常有点危机感,不断地去学习。比如说去年带头做E2E一键部署时,需要了解的东西很多:要做界面,没有使用过Java Swing;虚拟化部署,没有使用过Power Shell,都需要快速学习,所有事情搞定。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业务短板,你不可能是一个天才,这种对无法胜用的危机感导致不敢放松自己。缓解危机感往往需要的是应对实际困难的技能或技巧。时常有了危机感,才会促我去主动学习,主动思考,主动改变。我不是一个力求完美的人,但在工作中往往会尽最大的努力与热情来了解各种专业技能,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对做好。
兴趣,好奇心
记不得是哪个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我觉得应该是最好的向导。如果你对某件事感兴趣,它会牵引你去主动学习、行动与思考。 我一直对各种新技术比较好奇,以前下班之后回到家经常去逛一些技术网站与论坛。好奇心是一个研发人员的基本素质,据说做学问成功的第一要素既不是天赋,也不是勤奋与激情,也不是靠你努力就一定出得来的,而可能是好奇的灵光。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一些技术细节,技术动向,如之前对C++比较执迷,经常请教同事一些较偏的用法,下班回家喜欢写点代码验证一下想法。又如当时GAE刚出来,我就利用周末开发GAE应用玩玩,后被墙掉访问不方便才没有继续玩了;又如之前开心网种菜火爆时,马上抓包分析写偷菜外挂;我也可能是一个刷机控,从09年开始的M8刷成Android,之后的iPod, iPad, iPhone, SAMSUMG手机没有少被我折腾过,刷成不同版本的定制系统。平时这些技术多猎奇可能看似对工作起不了直接帮助,但它们能扩展的视野,丰富我的知识,强化我的动手能力。若在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时,可能举一反三,找到解决问题办法。关注技术但不要陷入技术,本质是用技术来提升认知问题,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思想高度。
耐得住寂寞
来深圳有不少的高中,大学同学,以及亲朋好友。大家大学毕业都差不多十年了,在坚持做技术是越来越少,尤其是从事软件开发的。以前大学同学每年的聚会,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还在HW啊?还在写代码?现在已经不问了。的确,在国内做软件开发的大环境相对不是很好,尤其是上了三十岁的人还从事一线编码工作,会觉得你是没有上进心的人。在外部,我好几个同学转行了,有些创业,做得还不错。在公司内部,也见到越来越多的同事,习惯于风风火火到处开会。这是很危险的,会使我们的杂乱信息越来越多,功底越来越浅。佛家中有一项坐功是讲你你定力修为,HW的研发人员也需要一种定力,任何一件事情的极致需要持续的积累才能达到。我想我还一直在从事基层的研发,一方面源于我的兴趣爱好,另一方面也符合我的性格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要能持续把一个简单的事情做好做对,也需要面对各种诱惑而得住寂寞的能力,心无杂念去做事。
知识管理,思考总结
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,各种各样杂乱无章的信息迎面扑来。如何将众多的信息提炼,转化为知识对于提升个人能力尤显相当地重要,有时不得不感慨:山中方一日,世上已千年。人与人之间的竞争,从某种意义上讲,可能也是个人运用知识快慢,正确与事的竞争力。大凡成功的人士,都少不了对知识的合理管理。
对于太多数人来说获取过程也是收集过程,记录的知识可能是一些零碎的片段,即使分类也是杂乱的、没有关联的,不利于管理,更难形成体系。时间长了,如果没有好的工具搜索出来,也是前功尽弃。在实际工作中,我们更多是遇到类似的问题,才去搜索,搜索之后就是Ctrl+C与Ctrl+V,多半会被遗忘掉。所以在获取知识以后是积累,积累以后是实用,实用以后是分析,分析以后是总结。这样才能把知识转成一种能力。总结最好的方式是写出来,与人交流,写与说的过程一方面可以督促自己完善想法,加深认识,说不定还会擦出创新的火花。 所以我就一直尝试去写一些东西,虽然文笔很烂,坚持下去也会收获不少,今天一看,在公司的Hi3MS平台已写一百多篇的技术博文了。
回头再看,浓缩一下:“持续学习,实践行动,思考总结”,这几个可能概括出我这几年的经历吧。想起姜育恒的《再回首》歌词来做结尾吧:不管明天要面对多少伤疼和迷惑,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,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是最真,再回首恍然如梦,再回首我心依旧,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。